資訊播報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緩解了參保居民的醫療費用負擔,有效防范了城鄉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風險。隨著城鄉居民醫保工作的持續推進和廣泛開展,群眾的醫保意識日益增強,參保繳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參保率持續多年穩定在95%以上,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
目前正值一年一度的城鄉居民醫保集中繳費期,9月以來,全國各地陸續啟動居民醫保的參保繳費工作,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參保繳費對醫保、對個人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今天的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參保繳費的3個“靈魂問題”——
主要基于如下三點原因:
一是個人繳費(稅)是世界各國實施醫保制度的通行做法。如果沒有“錢”,無論什么樣的醫保制度都只能是“空中樓閣水中花”,說到底,醫保資金才是保證醫保制度運行的最重要的經濟基礎。盡管各國的醫保制度模式不同,但無一例外都要求參保居民個人履行繳費(稅)義務方可享受醫保待遇的權利,只不過形式上有所差別。比較常見的方式是通過繳稅的方式履行個人責任,即“社會保險稅”,或者將個人的繳費責任內含在所繳納的綜合稅里面。
二是從醫保籌資責任來看,所有國家都實行多方共擔。所有國家的醫療保險制度基本上都是由國家立法、建立醫保基金、并強制實施。醫保基金主要由國家、雇主和個人共同籌集。個人繳納一定的醫保費,不僅可以強化個人的繳費責任,同時也可以讓醫保基金更加充裕,制度運行更加平穩,待遇保障更加充分。如果醫保籌資水平過低,不僅會壓縮基本醫療服務范圍、降低待遇保障水平,從長遠來看,也不利于醫保制度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三是實行個人繳費可以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醫保意識。人民群眾是醫療服務的真正需求者和消費者,只是因為與醫療機構相比,個人的力量太過單薄,并且醫療方面的專業知識嚴重不足,所以才需要由一個專門部門——醫保部門通過匯聚人民群眾的繳費形成醫保基金、并利用由此所產生的強大的集團購買力,為人民群眾購買較高性價比的醫藥服務。因此,實行個人繳費不僅體現了個人的繳費責任,也可以進一步強化參保群眾對于自身作為參保者和需求者的角色認知,進而自覺維護自身的醫保權益、自覺守護基金安全、自覺約束就醫行為,從而促進醫保基金平穩安全優質高效運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新醫藥新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及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導致老年慢性病患者人數不斷增多、疾病譜變化,人民群眾對醫療保障有了更多的需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醫療費用持續增長、居民醫療需求逐步釋放和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的大背景下,居民醫保籌資標準的合理調增,可有效支撐制度功能長期穩定發揮,從而切實減輕參保患者的就醫負擔。
根據《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的數據,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四年間,城鄉居民次均住院費用分別為6577元、7049元、7546元、8023元,呈逐年上升趨勢。而財政補助力度的加大和個人繳費標準的提高,則有力地支撐了參保群眾醫保待遇水平的鞏固和提高。
一是穩步提高住院待遇水平。城鄉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從2018年的65.6%提高并穩定在目前的70%左右,是新農合建立之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35%的近兩倍。
二是普遍開展門診統籌工作。各地在積極開展城鄉居民門診統籌工作的同時,對一些病期長、醫療費用高的慢性病、特殊疾病的門診醫療費用安排專門的保障措施,越來越多的門診慢特病被納入專項保障范圍,切實減輕了廣大城鄉居民的門診醫療費用負擔。
三是全面實施居民大病保險。統一將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到按照城鄉居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確定,大病保險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從而普惠性地提高了大病保險待遇水平。據統計,大病患者的醫療保障水平在基本醫保基礎上提高了約13個百分點。
四是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作用。城鄉居民醫保充分發揮覆蓋全民、城鄉統籌、互助共濟的優勢,有力地支持了新冠疫情期間醫療保障待遇政策的調整完善,為新冠肺炎患者就診和醫院救治吃下“定心丸”,解除了患者就診的后顧之憂。
對這個問題,許多居民都有類似的疑問和困惑,因此有必要予以說明和澄清。
一是從個人長遠計,繳費不吃虧。一些人錯誤地認為自己身體好,不會得病,繳費是一件純粹吃虧的事情,因而中斷繳費或者拒絕繳費。但是,人吃五谷雜糧,不可能不得病,只不過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得一場什么樣的病而已。如果自己一時草率而斷了保,一旦得了病,那么所有醫療費用就都將全部由自己承擔。如果不幸得的還是一場大病,高額的醫療費用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有時甚至是災難性的,真正到了這個時候可能就悔之晚矣。
也許有人會說,真正到了患上重疾大病的時候,我再繳費續保也不遲。事實上,為了防范發生類似的道德風險,許多地方的政策都規定,對再次續保繳費的中斷繳費人員,不僅要補繳此前中斷繳納的費用,而且在待遇享受上普遍設立了一個月以上的等待期,此前發生的醫療費用不納入醫保基金的報銷范圍。如:江西省就明確規定,自2017年參保年度始,應按年度繳費參保,未繳費或中斷續保的參保人員,應自2017參保年度起補繳欠繳期間的個人應繳納的參保費用。另外還規定,在集中繳費期結束后繳費的人員,自參保繳費之日起設置90日待遇享受等待期。由此可見,繳了費,即使沒有得病、沒有報銷醫藥費,也是在維系自己的醫保權益,真的算不上吃虧。
二是從算賬角度計,繳費不吃虧。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只是小頭,大頭都是國家財政在承擔。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保,財政補助額一直保持在個人繳費的1.5倍以上,即使單純從算賬的角度來看,個人也不吃虧。從下面統計表格中可以看出歷年國家補貼與個人繳費之間的情況:
年份 |
財政補貼 |
個人繳費 |
|
2018年 |
490元 |
220元 |
|
2019年 |
520元 |
250元 |
|
2020年 |
550元 |
280元 |
|
2021年 |
580元 |
320元 |
|
2022年 |
610元 |
350元 |
三是從普惠大家計,繳費不吃虧。前面已經講了,一個人現在不得病,不代表以后不得病。進一步講,個人不得病,不代表你的家人和親戚朋友不得病。在我們沒得病的時候,用我們的錢去資助需要幫助的病人,如果有一天我們生了病,也同樣有無數人在默默的幫助我們。“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正是社會醫療保險相互協作、互助共濟的本質。作為居民醫保參保人每年繳費參保,不僅為自己健康保了險,給自己一份安全的保障,還可以幫助到其他生病的人,從而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健康,減輕了無數家庭的經濟負擔,進而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共同富裕。
- 上一個:安徽中保匯思-阜陽社保代繳勞務公司
- 下一個:阜陽靠譜的勞務公司-一對一的專業服務